你知道吗?每年5月5日是“世界手卫生日”,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9年倡议发起,旨在强调医疗护理过程中提高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性。 今年世界手卫生日的主题是: Accelerate action together. SAVE LIVES – Clean Your Hands! 团结起来,加快行动:拯救生命,清洁双手!
早在1822年,一名法国药剂师发现用含氯化物的溶液作为消毒剂清洁双手可阻断因手传播的感染性疾病。随后匈牙利产科医生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LgnazSemmelweis)首次发现洗手能够在分娩中起到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1847年5月中旬起他让产科医生在术前使用含氯消毒液对手进行消毒,使医院产褥热发病率从10%下降至1%,产妇病死率明显下降。因此他被后人美誉为“手卫生之父”、“母亲的救世主”。
1867年以后,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Lister)在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发现微生物的基础上,首次阐明细菌与感染的关系,并提出手术后切口感染与医生的手、患者的皮肤消毒不彻底有关,这为手卫生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扎实理论基础。
2004年以后,WHO组织开展了主题为“拯救生命清洁你的双手”全球手卫生运动。 2005年10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颁布了《手卫生指南》,对全球的手卫生工作推进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9年,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世界手卫生日。
上个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手卫生概念,逐步了解我国医务人员的手部污染状况,并推广实施手卫生方法。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手卫生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原卫生部于2003年11月下发的《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技术指南》中推荐使用6步洗手法。
2006年原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提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的控制措施之一”。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修订2009年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2019年11月26日正式发布,2020年6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国家卫健委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重视提上了新高度。
政策制定者——投入,为了健康和尊严 感染防控从业相关人员——引导清洁双手 卫生和医护工作者——关爱这五种时刻 接触医护的人——加入行动 医疗获得性感染每年影响全球数百万患者和卫生工作者。通过实施有效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做法和规划,包括手卫生改善策略,这些感染中有一半是可以避免的。手卫生还可以预防四分之三的发生在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相关死亡。 医院感染中90%为接触性传播,医护人员的手是病原菌传播的重要媒介,因为众多纷繁的医疗护理操作需要手来完成。手卫生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的行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被公认为是一种减少外源性医院感染和控制耐药菌传播的首要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手卫生“五大时刻”,请您记住“两前三后,把好五关”: ①“前”:接触患者前; ②“前”:清洁/无菌操作前; ③“后”: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和分泌物后; ④“后”:接触患者后; ⑤“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七步洗手法可以简单记为:内、外、夹、弓、大、立、腕。 步骤: 首先流水湿手,涂抹洗手液或者肥皂。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放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五步:一手握住另一手拇指揉搓,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七步: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洗手需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
|